师者仁心,香远益清。
师者仁心厚德载物。
师者仁心,修身为先。
师者仁心,仁爱为本。
“师者,传道受业解惑也。
”传道授业,发“仁”于心,为师以德。
所谓“磨刀不误砍柴工”,修好身,才能育好人。
如何修身为师修身,异于他人。
不攻农,不攻商,不攻政。
三门七派,五行八作,唯攻书耳!俗云“万般皆下品,惟有读书高”是也。
读书修身,学无止境。
盖因“吾生也有涯,而知也无涯”。
自古天子以仁治国,大医以仁治病,教师以仁治学、以仁育人,千年不易。
以仁治学、育人,就要对学生视同己出,所谓“仁者爱人”也。
先师孔子,播仁于四海,弟子三千,爱人尊人之故事,流传千年,影响至今。
仁爱为本,视同己出,时时刻刻传递正能量,师生关系才能和谐,师道师理才能传承,中华文脉才能生生不息。
自古。
严与慈,孰重当以严为重。
教师管教之仁,不是去纵容学生,给学生以绝对自由。
亦不是处处束缚学生,关在教室形同“槛猿笼鸟”。
而是要以长者之心,严慈相济、恩威并施。
学生欲成栋梁,必须从苗开始去其枝叉,引领学生向上长,走正辙。
